11月22日,东台时堰镇兴凤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厂房内,原料间、消毒间、蒸煮车间等“分工明确”,成套的咸鸭蛋、松花蛋加工设备有序运转。仓库里,工人们将咸鸭蛋、松花蛋按照规格进行包装。合作社负责人李惠平随手拿起一盒蛋品,指着上面的“万凤”自豪地说道:“现在‘万凤’这两个字很值钱,许多老百姓就认我这个牌子。”
原来,就在前不久公布的第三届“农合之星”推介活动获奖名单上,李惠平的“万凤”牌蛋品光荣上榜,获得优秀合作社品牌的荣誉称号。而就在今年9月下旬,“万凤”商标被认定为盐城市知名商标。“要做好产品销售,离不开品牌的打造,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过硬的产品品质。”李惠平深有体会。
李惠平是时堰镇建东村人,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在别人的养殖场负责鸡苗孵化。他肯吃苦、头脑又灵活,很快便掌握了孵化技术。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李惠平对记者说,与其替别人打工,为何不尝试自己闯一闯呢?
2000年,25岁的李惠平得知海安县的一家食品站改制,对外发包。这一消息刚好打开了他的创业思路,当即向父亲借了1万元钱,只身来到了陌生的海安县包下食品站,从事鸡苗孵化和鸡蛋收购、销售。胆量固然重要,但面对陌生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,李惠平唯有默默坚持。在海安创业的前4年,由于缺乏资金和人脉,他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,但却一直没有退缩过。2004年,禽流感爆发,在绝大多数养殖户“抛鸡弃蛋”的情况下,李惠平凭借过人的胆识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。“当时,可以说长江以北的养殖户都在低价抛售鸡蛋和鸡,家禽养殖业几乎‘停摆’。”李惠平却向朋友借钱,大量购进鸡蛋,并在严格筛选后,将质量有保障的鸡蛋再售出,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。“李大胆” 声名鹊起,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,创业路也越来越宽了。
初尝成功的甜头,李惠平更加鼓足干劲,不断寻觅着新的发展,新的增收点。“家禽养殖,现代化的设备很关键。”于是,他立即投入资金购买了3台全自动电脑孵化机,购置货车和电脑,完善厂内硬件设施。有了设备,如何提高效益?让李惠平着实费了不少脑筋。一次去南京送鸡蛋的时候,眼看着自己每只五六角钱的鸡蛋在经过筛选、包装后,卖到1块多,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: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,要包装,从供应商变身销售商才行。于是,回家后他便开始着手搜索食品包装机械和注册商标等相关事项,2007年,李惠平申请注册了“万凤”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吸纳时堰和溱东的12户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。2008年,在政府的鼓励下,李惠平“凤还巢”,把兴凤家禽养殖基地搬回了建东村。慢慢的,他的合作社带动156名成员致富,万凤鸡蛋得到了南京、苏州、盐城等地连锁农产品销售公司的青睐。
“家禽养殖已近饱和,在现有基础上一定要延伸后道加工产业链,拓宽致富渠道。”多年打拼,思维活跃的李惠平对家禽业的发展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。近年来,李惠平投资100多万元,购进成套的加工设备,开始进行咸鸭蛋和松花蛋的生产,引领合作社业务从养殖、收储向加工销售转变。“收蛋、选蛋、分级、清洗、腌制……”一系列生产流程,李惠平脱口而出。“不满足”的李惠平还通过网络逐步掌握了卤鸡蛋的制作流程和配方,他粗粗地算了算,所有项目满负荷运转的话,日可产禽蛋成品8万只,同时可带动时堰镇乃至周边乡镇养殖户共同致富。
不断丰富禽蛋制品的同时,李惠平还积极拓展销路,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,打开更广阔的市场。他表示:“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熟悉‘万凤’蛋品,当初走品牌化之路是正确的选择。而今,树立了品牌,就需要不断再提升产品品质,凝聚更大价值,吸引更多顾客。”